沉浸式观展!广州这个文旅地标全新开放

南方+ 记者

春意盎然的广州街头,文明路上一座三层的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人的驻足。

门口一块厚重的文保单位石墩,道明了它的身份——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革命时期,这里是胡志明同志领导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共产党的前身)机关所在地和第一、二期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办学场所。周恩来、刘少奇、陈延年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曾应邀到此授课。

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

从2022年起,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文物局)指导,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负责对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以下简称“旧址”)进行修缮和陈列提升。3月26日,这一文化地标正式开放,与市民见面。

创新展陈,生动复原历史场景

沿着狭长的楼梯拾级而上,记者看到了这座旧址的更多面。

仅有24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内,设有多媒体6个,实物展品达154件。

“我们的策展理念是‘小空间、精策展’,结合新技术改变以往的静态展陈形式,不是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研究部文物博物馆员王娟告诉记者,为了给游客提供更沉浸式的观展体验,策展团队前期从馆藏回忆录中提取了大量的内容。

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教室

在复原的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教室场景中,只见墙上悬挂一块方形黑板,越南语在上面逐渐浮现。这是馆方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的胡志明同志的授课内容,坐在老式扶椅上,仿佛“穿越”到百年前的课堂上。“取材来源是他当年的讲稿——汇编《革命之路》,用的语言也是他所使用的越南语。胡志明同志是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的主要授课人员,这里是越南革命干部的摇篮。”王娟说。

胡志明同志卧室

在一旁的胡志明同志卧室内,记者看到了一台复古的打字机,旁边的桌面上,随着动态投影和打字机的音效,《革命者的条件》一文逐行出现。

胡志明同志卧室内的场景复原

据回忆录记载,胡志明同志白天主要在鲍罗廷公馆办公,但他经常来此给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学员上课,有时晚上在此休息,常常深夜传来打字工作的声音。“这个场景重点展示了越南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巨著《革命之路》在旧址的诞生。”

《青年》报印刷室

此外,复原陈列以“原状保护、充分还原”的原则,真实还原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总部会议室、《青年》报印刷室、学员宿舍等场景,再现胡志明同志和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学员生活、学习的情景。

串联红色史迹研学路线

穿行在旧址中,全新的《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展览在眼前铺展开来,详实的图文史料呈现了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

《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展览

王娟介绍,策展团队通过挖掘档案、文献、回忆录及馆藏口述史等材料,重点讲述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创建越南第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革命组织——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举办越南革命干部的摇篮——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创办越南第一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报纸——《青年》报,汇编越南第一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革命之路》的故事。

《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展览

展览系统展示了1924年11月至1927年5月,胡志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成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举办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以及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缔结革命情谊的历史。

《胡志明同志在广州》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旧址开放以后,将与周边的国民党一大旧址、中共广东区委执行委员会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文德楼、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等革命史迹串联成经典红色史迹参观研学路线,生动呈现大革命时期广州的历史风云,讲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以及中越两党两国人民命运与共、并肩战斗的革命故事。

南方+记者 黄堃媛

通讯员 邹婷

编辑 钟烜新 何雪峰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