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围绕“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以人才强院。
近日,2023年东莞市医学领军人才、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东莞名医”人才、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名单揭晓,我院肖厚勤、黄卫娟入选“东莞市医学领军人才”,郭庆玲、蔡树玉、林树文、何启新、钟运香入选“东莞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谢衬梨入选“‘东莞名医’人才”,慢阻肺精准防治技术创新研究团队进驻我院,以更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迎接建院70周年。
“东莞市医学领军人才”
“东莞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东莞名医”
这些代表全市一流医学水平
具有临床应用与创新能力的
优秀医学人才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风采
肖厚勤、黄卫娟入选
2023年东莞市医学领军人才
肖厚勤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肾病内科和免疫科科主任
从事肾脏病临床教学工作27年,曾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和学习,掌握了免疫荧光、HE、PAS、Masson、PASM等常规肾脏病理染色技术,能独立的完成肾内科常规操作,如颈(股)静脉植管术、动-静脉内瘘术、腹透管植入术、肾活检及人工血管移植术及动静脉内漏球囊扩张术,多次参加全市及院内疑难危重疾病的会诊和讨论。擅长各种肾脏疾病和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经验丰富特别是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肾移植术后等的免疫治疗及各种风湿性疾病疑难杂症。该科室血液透析例数35000人次、年,三级以上手术200人次。CMI值、专科的学术影响力均处在全市全列。近5年来带领科室迅速开展肾活检病理诊断技术、腹膜透析技术、连续性枸橼酸抗凝血液净化技术、疑难血管通路技术。近5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4项,发明实用性专利一项,成功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4项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并成为东莞市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广东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委员会委员单位。科室临床科研业务迅速攀升,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每年为东莞市输送血液净化护理和医师队伍5-10名,在全省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获得广大医疗同行及患者一致好评。
黄卫娟
主任药师
药学部主任
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
从事药学工作30余年,药学专业技术能力较强。掌握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精通药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药学核心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是药物体内分析与药物治疗监测,主持或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获得科研经费资助40万元,发表论文16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15篇,SCI论文1篇(影响因子5.10)。现任东莞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主任委员,担任《中国药房》编委和《中国药业》编委。主编《临床药学管理与应用》,参编《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处方审核要素》(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临床药学科成为东莞市首批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每年负责培训带教8名进修学员,2019年运用PDCA循环干预规范应激性溃疡PPI预防用药,有效解决了医院临床滥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情况。2020年通过构建辅助药品分级管理体系,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严控辅助药品费用,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2022年成功创建东莞市临床重点专科。药学技术水平和能力得到同行认可。作为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药物政策与药事政策专委会主任,组织研究拟订全市重大药物政策,尤其是国家基本药物、医保药品集采管理、医保谈判药品的工作制度、技术性规范和标准;追踪国家药事管理政策法规最新动态,把握药事管理科学研究方向,更新发布我市药事管理政策和规范标准;组织开展全市安全合理用药培训和宣教,发布东莞市第一个专家共识《国谈药品双通道管理专家共识》。作为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药事质控组组长,主持东莞市二级医院评审条款的制定、培训工作,辅导12家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创建东莞创建东莞市第一家血药浓度监测室。
郭庆玲、蔡树玉、林树文、
何启新、钟运香入选
东莞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郭庆玲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和血液科副主任
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15年,曾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和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学院进修学习。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病、肺肿瘤诊治、呼吸重症救治及内镜诊疗,尤其熟练掌握肺结节早期诊治,肺癌的诊断技术及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多学科综合诊疗,对危重症肿瘤病人的救治有较好经验。
蔡树玉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口腔科负责人
市牙防中心副主任
毕业于武汉大学口腔种植学专业,师从全国著名口腔种植学专家施斌教授。从事口腔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1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口腔种植治疗、即刻种植和美学修复,率先在东莞市开展规范的牙周病系统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现为香港大学访问学者、广东医科大学聘用副教授、全国健康口腔推广大使、广东省保健协会数字口腔分会常委、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东莞市医师协会口腔科医生分会委员、广东省及东莞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技术专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粤莞联合项目和东莞市重大科研项目6项,在SCl和中华口腔医学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林树文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负责人
中山大学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南方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研究生,曾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进修学习。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10多年,擅长普通外科各种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经皮经肝胆道取石术(PTSCL)、腹腔镜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下肝段切除术、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腹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下肠部分切除术及其他普通外科的常规手术。现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转移性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医师分会术中超声专业组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肝胆胰微创分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胆胰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消化内镜MDT专业委员会委员、东莞市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常委、东莞市医学会内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和东莞市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主持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东莞市科技局重点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近10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多篇。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何启新
主任医师
东莞名医
骨科负责人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年,医学硕士,擅长治疗四肢骨折,关节疾病及运动损伤,脊柱疾病等等,在骨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累积了丰富经验。曾到广州、台湾等大医院进修学习。现为东莞名医、宜春医学院教授,担任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数字骨科学会广东省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临床学组成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关节外科分会委员、东莞市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钟运香
主任药师
药剂科主任
从事临床药学工作18年,专注互联网+多学科协作老年人长期用药的处方合理用药、多学科协作精准用药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现任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八届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八届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莞市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成员。主持或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参编《医院全面优质服务管理实践》。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谢衬梨入选“东莞名医”
谢衬梨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东莞名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曾在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台湾儿童综合医院进修学习。在慢性呼吸道疾病、肺部肿瘤诊治、肺小结节随访、呼吸急危重症等方面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纤支镜、胸腔内镜、呼吸机等操作技能。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结核病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呼吸分会第九届委员、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慢病管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GATD呼吸肿瘤全程管理专委会委员、东莞市医学会循证医学分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东莞市医学会呼吸分会第三届委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论文13篇。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慢阻肺精准防治技术创新研究团队进驻我院
近日,我院成功引进以广州医科大学卢文菊教授、王健教授领衔的慢阻肺精准防治技术创新研究团队。该团队将致力于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和人才培养,必将为我院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注入强劲动力。
慢阻肺精准防治技术创新研究团队是以东莞市精准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平台,主要为临床诊治提供前沿检验检测项目,为呼吸系统常见病、罕见病及其并发症精准医学研究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撑。
(点击图片跳转文章)
慢阻肺精准防治技术创新研究团队落户我院,将更好地整合双方优质资源,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我院东莞市精准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综合实力,推动医院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迈上新台阶。
该团队争取在5年内带动我院东莞市精准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科研水平提升到省内领先行列,协助东莞市精准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通过建立肺康复治疗体系,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科研能力的学科骨干,形成优势和特色,推动学科发展,助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创建省级临床重点学科。
团队实力
未来,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将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优秀医学人才在疑难重症疾病救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创新平台、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为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建设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突出、创新潜力强、结构优化、人民满意的医学人才队伍,为加快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造健康东莞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素材来源/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