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共品诗意时光!广州举办英雄花开音乐诗会

南方+ 记者

英雄花开,锦绣云山。3月24日下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广州新华书店集团传媒连锁有限公司承办的“英雄花开·追寻红色记忆”广州音乐诗会在广州白云山云萝植物园盛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诗人、文学爱好者共襄盛举,见证经典传承,共品诗意时光。

在春意盎然的时节,白云山云萝植物园内花朵竞相绽放,红色的木棉花盛开得如火如荼。

乐声袅袅,奏响山河,诗会在青年国乐人彭淑贤、王一博、钟瑶等演奏的经典国乐声中拉开序幕。

“枝条上神采飞扬的花团锦簇,那雨水泼不灭它们的火焰,一朵一朵呀既重又轻,花蕾的风铃摇醒了黎明。”第一首朗诵作品是著名诗人杨克的《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由张嘉涵、曾瑞希、何晓晴、李思雨4名朗读者合诵。

现场许多观众还记得,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上,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李修平和王世林在清华大学礼堂朗诵了这首经典作品,从而掀起一股读诗热潮。

诗会编导、知名演员陈美行表示:“在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石榴常被赋予繁荣与团圆的吉祥寓意,在杨克老师的诗歌里,它更是被赋予深刻而庄重的意义,化身为祖国的象征,每当自己读到这首诗,心中都会涌起对祖国的热爱与敬意,更加珍惜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朗读者合诵著名诗人杨克的作品《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

朗读者合诵著名诗人杨克的作品《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

“寻常巷陌,忆当年志士,往来行迹。一卷雄文光焰起,照破孤灯岑寂。”踏上广州这片热土,许多人都会被杨家祠所吸引,这里曾是“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匏安工作的地方,他播下革命的火种,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朗诵演员王婷、张子晗演绎了诗人高旭红的《念奴娇·广州杨家祠》,共同追溯了这段岭南红色历史。

如今,当我们站在历史殿堂前,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到杨匏安坚定的信仰与不屈的精神。新时代伟大征程,今人将踏着前人足迹,继续砥砺前行。

朗读者合诵诗人高旭红的作品《念奴娇·广州杨家祠》

朗读者合诵诗人高旭红的作品《念奴娇·广州杨家祠》

“冬妮娅,直到此时我才回首你胸膛的火苗,体谅缤纷又自私的柔情。你是多么轻盈甚至从不知道,只有梦可以拯救失重的感觉。”朗诵演员李佳娴、卢胜君、兰雅雯、袁佳渝演绎了诗人杨碧薇的《给冬妮娅的信》。

许多观众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个距离车站不远的活水湖静谧而深邃,青翠的草地宛如一张柔软的地毯,那里坐着一位温婉的女孩,手中捧着一本书,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热爱,她就是冬妮娅。

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还有一个身影,那就是保尔,他英勇无畏,气宇轩昂,每一次出现都为这幅画注入了灵魂与力量。

诗歌带给人共鸣,来自德国吉森大学的青年诗人刘欣儒说:“我也很想给冬妮娅写封信,冬妮娅代表了一种美好,我看到人性的光辉,看到知性与善良的完美结合。”诗人的语言质地和思维深度让诗歌的“及物”与诗人的“及心”得到很好呈现,让人的思想得以超越有限的界限,向更为广阔的天地翱翔。

诗歌作者杨碧薇曾表示:“某些时候,诗歌会让你保持信念,虽然这很难。而你能做的不过是咬牙坚持,挺住意味着一切。”

朗读者合诵诗人杨碧薇的作品《给冬妮娅的信》

朗读者合诵诗人杨碧薇的作品《给冬妮娅的信》

由诗人郭涛创作,相铮、蒙一进朗诵的《遵义灯塔》,与观众一起追寻跨越时空的红色记忆,三进遵义、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这是一片被暴风雨洗礼过的红色圣地,一场伟大的远征在这里发生了转折。

相铮女士作为广东卫视《红讲台》节目红色故事讲述人,深深沉浸在这首诗歌中:“在中国近代史上,遵义是一个极具转折意义的符号,它表现出那种冲破重重阻碍的历史气概,唤起着那段英雄岁月的记忆。”

朗读者合诵诗人郭涛的作品《遵义灯塔》。

朗读者合诵诗人郭涛的作品《遵义灯塔》。

诗歌与音乐宛如天地间的双璧,诗意盎然,音符飘逸,让人们在音乐中感受诗歌的韵味与意境。由杨萱、陈思安、陈晓艳、林翠花、赖美好等48人组成的合唱团为观众表演《灯火里的中国》等经典歌曲。

湾区歌手翟畅、曾嘉颖、文志豪、梁苑彤、郑育生带来的现场演唱更是将沉浸式音乐氛围推向巅峰。音乐记录着时代变迁与人民奋斗,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合唱团现场演唱《灯火里的中国》。

合唱团现场演唱《灯火里的中国》。

“无数追求真理的有志之士,化身一棵棵炽热的木棉,点亮人间最美的灯盏。”由诗人梁智强创作,倪欣、周卓娜、陈麒宇、陈迎禧朗诵的《初心,人间的灯盏》描绘了那些为追求真理而英勇奋斗的人。

在诗的开篇,诗人赋予木棉种子以深刻的象征意义,这不仅是理想饱满的种子,更象征坚定不移的斗志。

诗会总策划、岭南诗词公益推广大使温林感慨:“读完这首诗,深切感受到英雄人物的热情如火,他们坚守初心,无畏无惧,以生命之灯盏点亮世间最璀璨的明灯。”

由诗人邝振星创作,刘雅琪、李之乐、李雨芯、曹善演绎的《光,必须是光》赞美了人类对光明、温暖和希望的执着追求,这种追求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目前旅居新西兰的艺术设计师张咏颖表示:“我很早就读过邝振星的作品,他被誉为‘流溪河畔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读来很有意境,火把汇聚成璀璨的光河,照亮中国的历史长河,也照亮未来的道路,诗歌之美,有生活的实,有理想的魂。”

朗读者合诵诗人梁智强的作品《初心,人间的灯盏》。

朗读者合诵诗人梁智强的作品《初心,人间的灯盏》。

当诗歌韵律邂逅舞蹈的旋律,仿佛清风拂过琴弦,激起层层涟漪。谭媛、邓淇、詹若野、覃竞瑶、董琦灵、郑伊林、吴琛阳、娜迪拉等22位舞者为观众带来了舞蹈《渔光曲》。

舞者们踏在小板凳上,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的场景让许多人印象深刻。伴随主旋律响起,朝阳缓缓升起,等待的人终于归家,新生的希望终于到来,它传递着一种信念,只要心怀梦想和信念,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知名音乐人陈露莎告诉记者:“很喜欢这个节目,诗中每一个字句都像舞者轻盈的足尖,两者密不可分,都是情感的流动与绽放。”

22位舞者演出《渔光曲》。

22位舞者演出《渔光曲》。

“广州好,人道木棉雄。落叶开花飞火凤,参天擎日舞丹龙,三月正春风。”本场音乐诗会还特别回顾了诗人朱光在65年前的经典之作《广州好》。

黄豪光、罗靖彤、陈昱源、范玥合诵了这首作品,以诗歌向广州建设者们致敬,他们是这座城市的脊梁,以坚韧和智慧,用勤劳的双手,在繁华的都市中筑起梦想的殿堂,绘制出新时代的壮丽画卷。

陈智秀、曹善、迟誉、张欣阳、韩婉霖、李之乐、李雨芯等朗诵艺术家还现场演绎了诗人王超的《木棉花开,或一座城的新时代咏叹》、黄祖金的《满庭芳·羊城初春》、辛夷的《雨后的木棉》等优秀诗歌作品。

诗人们的细微观察,以诗性的表达诠释爱与生命的价值,用一首首作品,诵河山秀美、抒爱国情思、传文化根脉,为观众带来一场精神之旅。

朗读者现场朗诵朱光的经典作品《广州好》

朗读者现场朗诵朱光的经典作品《广州好》

演员现场演绎诗人王超的《木棉花开,或一座城的新时代咏叹》。

演员现场演绎诗人王超的《木棉花开,或一座城的新时代咏叹》。

观众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这场诗会的喜爱与赞赏,不少市民带着孩子特意前来观看演出,短短一个小时意犹未尽,现场一位观众告诉记者:“感受到广州的热情和温暖,很高兴参加2024年广州音乐诗会活动,在白云山这样如画的风景中聆听诗歌,非常有意境,这是让我难忘的体验。”

正如诗会主持人李帅霖在开场时说的:“作家诗人的作品,如同英雄花的红色,鲜艳而热烈,传递着对新时代广州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

云山萦绕,珠水潺潺。广州,这座英雄花盛开的城市弥漫着浓郁的诗意,诗人们以才情为笔,热情为墨,绘就了一幅幅美好生活的画卷,点亮了人们对未来的无尽憧憬与向往。

广州音乐诗会多角度、多维度展示优秀作品,唱响时代主旋律,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共同见证广州这片热土的崛起与腾飞。

【撰文】南方+记者 洪钰敏

【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