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2023年以来,得益于茂名市“百墟千村”振兴计划及“样板墟”建设的部署,金塘油城墟得以加快建设,推动金塘圩镇及周边行政村环境华丽转身,金塘人引以为傲,幸福感满满。
油城墟夜晚的文化活动。
时值茂名市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听取金塘镇委工作汇报,并对茂南金塘提出明确工作指导和工作要求一周年。
在这样的重要时间节点,茂南区金塘镇贯彻落实茂名市委决策部署的成色如何?金塘镇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是否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金塘镇基层一线采访。
“天天都是墟日”
城里人成油城墟常客
从茂名市区驱车前往油城墟,沿途风光旖旎,好心湖畔绿意盎然,春天的气息很浓,一路风景,一路好心情。
当地人罗叔告诉记者,金塘镇逢农历“一、四、七”开墟,可油城墟簸箕巷特色商业街开墟以来,“天天都是墟日”,特别是晚上,趁墟的人很多,周六日更是人气爆棚,许多做生意的人都赚了钱。
大数据显示,2023年油城墟开墟以来累计吸引100多万人“趁墟”。今年2月4日,茂名市第二届网络村晚在油城墟举办,现场观众爆满,网上直播更是吸引了60多万人线上观看,油城墟再次火出圈。
油城墟夜晚的文化活动。
金塘镇文化站负责人介绍,为了解决趁墟群众停车的问题,每个节假日,镇机关、学校大院都对外开放停车,引导群众有序“趁墟”。
据旅行社导游小张介绍,去年油城墟开墟以来,“引客入茂”又增新的游玩目的地,“玩好心湖畔,趁油城墟”成为新晋热门线路。
今年春节期间,“请到茂名过大年”的文旅活动中,20万从外地回家乡过年的茂南人惊喜于家乡的变化,微信朋友圈转发最多的,就是油城墟流光溢彩的美图。有网民甚至用“现代清明上河图”来形容油城墟墟市的繁华。
油城墟人气持续火旺,除金塘本地人及外地游客之外,趁墟的人群还有哪些常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晚上趁墟与一个“奶茶妹”聊了起来。她告诉记者,油城墟开墟之前,卖奶茶没有多少生意,油城墟簸箕巷开墟之后,不但奶茶店,还有咖啡店,串串香、螺蛳粉等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生意都好了起来。
“城里的亚叔亚姨到这里趁墟的也不少”,说话间,她转头招呼买奶茶的顾客去了。
夜晚的油城墟很是热闹。
由于油城墟就近市区,很多茂名市区的市民到金塘趁油城墟,成为趁墟常客。
在网络上传播的油城墟美图中,“你到油城墟趁墟了吗?”成为常见的网络留言。一位在油城墟开饭店的张老板说,“市区60万人都是潜在的趁墟客,不怕没生意。”
以“墟”强镇
深化典型镇的“联城带村”功能
金塘镇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如何把油城墟火旺的人气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记者到镇里看看新变化。
得益于油城墟的建设,金塘名声在外,“趁墟”的人多了,想来金塘投资的人也逐渐增多。
金塘镇干部认为,要以油城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落实茂名市提出的“一四五”工作法,彻底改变金塘的营商环境,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有钱赚。
金塘推进土地流转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图是福建商人集约发展5000亩的毛豆种植。
2023年3月16日,茂名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在听取金塘镇工作汇报后指出,金塘镇要锚定“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镇”定位,把比邻城区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统筹起来,扎实推进“一核一轴三区”发展规划落地落实,不断强化联城带村节点功能。
一年过去了,金塘以“油城墟”建设为中心,将镇域中心周边村庄串珠成链。通过商铺出租、土地流转、农村电商、带动就业等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230万元,带动周边近7000人就业,帮助农民增加二产收入超3000万元,联城带村功能明显增强。金塘村“盘地引企聚力”案例入选广东省委深改委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万粤食品公司在金塘镇的工厂设备。
如何贯彻落实好茂名市委提出的“坚持制造业当家,做好土特产文章”?金塘镇乡村振兴中心副主任何达向记者介绍,金塘镇已引入万粤食品有限公司,推动3000吨特色粮仓率先落地丰田村,促成福稻粮油厂落户南埜村,实现流转土地超8000亩,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联社,通过订单合作、流转、品种入股、分红等六大机制,带动8个行政村、3万多群众受益,累计带动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金塘镇商会也于2023年9月份成立,现场签约项目9个,投资金额达6.331亿元,银行授信38亿元。茂商加持,更添金塘镇村经济发展后劲。
墟文化有魅力
彰显共产党人的执政为民情怀
茂名石化公司70多岁的退休老党员张凌云对乡土民俗文化颇有研究。
他说,趁墟是渗入茂名人骨子里的文化习惯。但一直以来,墟文化由于有“市井文化”之疑,很难登大雅之堂,难以进入高层的决策考量。
茂名市委、市政府提出“百墟千村”振兴计划,植根本土墟文化渊源,以样板墟建设带动圩镇建设及乡村的全面振兴,彰显共产党人最接地气的情怀和执政为民的担当。
油城墟簸箕巷游人如织。
张凌云说,在茂名石油早期建设中,有成千上万的茂南人、金塘人参与了当年热火朝天的露天矿开发建设,“要地给地,要人给人”,那一辈的老建设者们心中都有一种信念,那就是“国家好,我们就好”。
现在,随着露天矿生态公园、油城墟的建成,这一带十里八乡都变美了,金塘也由以前的远郊变成现在的近郊,从市区到油城墟,十多分钟车程就到了,张凌云也成了油城墟的常客。
茂名市露天矿博物馆里,茂名早期建设的场景再现。图中的不少工人是油城墟当地人的爷辈或父辈
张凌云作为露天矿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经常向参观的人们讲解油城的建设史。
他说,每到那个工人蜡像面前,就会肃然起敬,他会在心里默念,“老哥呀,盛世如斯,你们当年的夙愿实现了!”在张凌云心中,金塘是南方油城起始的地方,把金塘圩建设成为现在的繁华油城墟,是对老一辈油城建设者的最好告慰。
【撰文】杨金凤 朱慧溪 通讯员 朱爵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