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2024年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迎来最热闹的一天——“正诞日”,备受关注的“五子朝王”“扶胥号龙船朝王”等仪式在当天盛大举办。
现场锣鼓喧天,彩旗飘扬,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表演轮番上场,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民俗节日再次焕发新的光彩。现场人流如织,摊位林立,黄埔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古今交织中绽放。
据了解,2024年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前3天共接待游客量超19万人次,“正诞日”客流量超8万人次。
五子朝王:祈愿国泰民安、民富物丰
上午9点,人群如潮水般涌向南海神庙广场,精彩的舞狮表演在锣鼓声中跳跃,一场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五子朝王”即将在此开展,整个南海神庙洋溢着欢乐和喜庆的气息。
据了解,“五子朝王”又称“四乡会景”,历来是“波罗诞”庙会的重头戏。根据民间传说,“洪圣王”(即“南海神”祝融)的夫人是“明顺夫人”,生了五个儿子,均以“案”字为名。这五个儿子个个争强好胜,于是南海神给他们起名,从大到小依次为大案、原案、始案、长案、祖案,名字不分先后,平等对待。
自明代开始,在“波罗诞”正诞之日,“五案”由黄埔附近十五乡村民分别抬到南海神庙中庭,向“南海神”祝寿,称“五子朝王”,也称祭海神。
当天清晨,村民们先为本村的神像净身,洒上香茅柚叶水,换上新衣,再抬上杠,敲锣打鼓,抬着神像逐坊逐乡去巡游。随后,村民抬着五尊神像,从双沙、庙头、南湾、夏园、沙步等社区出发向南海神庙集中。
为烘托热闹的气氛,今年新增了舞狮开路,引领着游神团队游行和祭拜。由于今年是龙年,在舞狮中还特别融入了舞龙表演。一路上鼓乐齐鸣,盛装巡游的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庙头村黄小姐表示,为了赶在人群之前到达,今天早上7点多她就带着孩子出发了。“今年看着比往年还热闹,带孩子过来感受一下传统节日的氛围。”黄小姐说。
中国民协会员、前广州民协副主席黄应丰介绍,南海神庙周边地区乡民延续着古老的拜祭南海神的民间传统和习俗,反映了百姓祈求“国泰民安,海不扬波”的愿望。
龙船朝王:“扶胥号”巡游延续龙舟文化
下午,“扶胥号龙船朝王”活动在南海神庙前的人工湖举行,这也是黄埔龙舟文化里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扶胥号”龙船在南海神庙古港码头巡游,旨在致敬扶胥古港历史,延续黄埔海丝文化传统。
传说中,“南海神”是龙的化身,旧时波罗庙附近十五乡的民众还把龙舟竞渡与南海神信奉联系起来。
黄埔区龙舟文化传承协会会长张伟潮介绍,每年端午节前,黄埔各村会将本村的龙舟划至南海神庙前,将龙头、龙尾及船上的装饰卸下来,抬到南海神庙里敬奉。这一习俗寄托了当地村民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朴素情感。
2021年,黄埔区成立了区龙舟文化传承协会,希望借此发扬光大本地的龙舟文化。“去年第一次在波罗诞期间举办龙船朝王仪式,这其实是黄埔民间村落在端午节前举行的祈福活动。”张伟潮表示,之所以把龙船朝王活动放在波罗诞期间举行,是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深入挖掘和利用黄埔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扬和传承黄埔区“扒龙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午2点,龙舟队员在庙头社区风度街上龙舟,“扶胥号”龙船开始巡游表演。巡游完毕,龙舟队员抬着龙头龙尾和仪仗队一起入庙游行,接着进行龙船朝王仪式。仪式结束后,“扶胥号”龙船再次巡游,途经南海神庙、南海神庙人工湖、庙头社区、夏园社区、南湾社区等地。
市民游客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共同目睹这一盛大的场景。现场观众热情高涨,喝彩声此起彼伏。
龙船朝王活动期间,“波罗诞”千年庙会民俗文化演出在南海神庙开展,民俗舞蹈、粤曲对唱、汉乐合奏、合唱、粤剧、粤曲等节目内容丰富,为市民游客呈现不一样的广府古韵。
“广州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为了‘游波罗’,我专程从北京过来,已经在‘波罗诞’逛了两天了,很有逛庙会的感觉。”游客申先生说。
【文字】南方+记者 黄楚旋
【摄影】南方+记者 梁文祥 倪睿超
【剪辑】南方+记者 周鑫宇
通讯员 许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