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咳嗽,打喷嚏流鼻涕,不发烧,但是头疼得睡不着,早上起来的时候还想吐。”前几日,家住东城的李小姐发现自己的嗓子突然不舒服,干痒,还不停地咳嗽,一度以为是感冒引起的,后来得知身边的朋友也有这些症状,其中几个用抗原还检测出了“两道杠”。
南方+记者从东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东莞市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其中,流感已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当前优势毒株为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正处于高发期;新冠疫情虽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低发阶段。
“今年2月中旬以来,东莞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市疾控部门表示,新冠病毒感染数量虽然上升了,但当前仍处于低发阶段,JN.1及其子分支为主要流行毒株。
JN.1变异株毒性如何?感染后的症状与此前新冠感染后的症状有何不同?
据国家疾控局此前发布的提醒,JN.1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2.86变异株的第二代亚分支,也是BA.2.86变异株中具有较强传播优势的一个亚分支。世界卫生组织评价包括JN.1在内的BA.2.86变异株临床重症感染风险为低等。我国监测数据显示,JN.1变异株感染者均为轻型或无症状。不同变异株引起的症状往往相似,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通常更多地取决于个体免疫力。
“近期新冠病毒的检出率确实在增加。”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发热门诊主任郭德康介绍,这样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发热门诊,也出现在医院的普通门急诊内。
“从临床来看,这一波JN.1变异株毒性感染后,不发热或者畏寒低热,以明显咽痛为主要症状。”郭德康说。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对此,东莞市疾控中心加强监测预警与风险研判,对新冠、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等春季常见传染病加强疫情监测,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分析研判,及时进行风险预警。
在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部门指导和督促加强日常防护、健康监测和环境清洁消毒等工作。同时,市疾控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中心网站、地铁2号线等平台广泛开展宣传,重点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公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强化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流感、新冠等疫苗接种,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免疫水平。
如何预防春季常见传染病?东莞市疾控中心建议,市民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科学佩戴口罩。前往环境密闭、人群密集的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前往就医时,建议佩戴口罩,并且注意及时更换。
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者手肘遮住口鼻;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咳嗽或打喷嚏后,要及时洗手或者进行手部的清洁;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等贝类海鲜类食品。
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充分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四、积极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新冠、流感等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
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要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带病上班、上学以及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南方+记者 欧雅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