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中心是广州重要的“生态文化优地”。
背靠九连山脉,面朝东江入海,这里自古以来便是扼守珠江和东江的生态与历史门户,素有“三樵九塔守一湾,水陆驿站连东西”美誉。北部是天然的生态屏障,南临珠江与东江,享有长约50公里的滨江岸线,南海神庙和扶胥古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
《广州东部中心总体规划》(下称《规划》)明确,为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充分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营造传承赓续“老广州”、助力开创“未来广州”的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区图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人城产”融合共生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令人向往的青春之城、活力之都。
构建碧带交织的绿美城区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盎然场景,高质量打造广州东部的“绿美名片”。
东部中心依托“三山入城、九脉通海”的自然本底,构建依山傍水、碧波相连、园翠林密的绿美生态格局,塑造水美产兴碧带体系,打造全域公园城市。
《规划》提出,东部中心将构建山水相连、城田相映的生态空间格局,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保育自然资源集中分布的山林生态片区、农林生态片区与滨水生态片区,为东部中心建设高品质生态城市环境提供系统性支撑。提升小白云山-马头山森林公园、南香山森林公园、荔湖—增塘水库三大生态核心,打造市民亲近自然的最佳目的地。
结合功能特色和河涌特征,东部中心将打造“碧带+科技、金融、市政、文旅、体育、农业、工业”等多元交融主题的水经济节点,让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社会效益有机集合。
根据《规划》东部中心将构建“郊野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特色游园(口袋公园)”四类公园体系,实现碧带连城、青山入城、碧水织城、百园缀城。沿珠江-东江全线贯通,建设长约50公里的珠江-东江碧带公园,依托九个河涌营造三类城市亲水带状公园,并见缝插“绿”建设社区公园和特色游园。
营造通山达江的空间特色
根据《规划》,东部中心还将加强城市设计,展现世界水准、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的山水城区。营造东方派、中国风、岭南韵、国际范的东部山水城区总体风貌,划分北山、中谷、南湾三大风貌区,依据东部中心城市与建筑风貌指引,科学开展城市设计与建设设计工作。
此外,东部中心将打造科学城到海丝城9公里生态智创轴,沿暹岗大山到乌涌,串联城市公园和周边自然山体;贯通南香山至东江打造10公里山水轴,沿线布局高能级公共服务、文化服务、智造服务与科创服务,统领地区能级跃升;推进黄埔约10公里滨江岸线贯通,打造生态低碳、开放创新等新经济形态的未来水岸;推进开发区西区至石滩约40公里东江岸线贯通,打造广客交融、城景相映的活力水岸。
《规划》提出,东部中心要打造港城交融的海丝城重点片区、绿色精致的科学城中心区、碧带连城的西区-西洲滨江门户区、精明复合的新塘枢纽核心区、富有活力的东江城科创文化中心、科创智汇的科学城片区、城产景交融的南香山片区及清新亮丽的荔湖新城片区。其中,海丝城拥江而生、海丝添彩,塑造“一滩、一带、五岛、十苑”空间结构,建设十公里“科技长滩”,培育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未来产业等新经济形态,激活科技水岸,建设全球创新港城。东江城贯通山达江、南城北产,沿江打造“一带、双轴、三城”空间结构,展现东方派、中国风、岭南韵、国际范的现代化精致城区风貌,做好水文章,打造东江精品活力水岸。
加大优质公共设施供给
以“人”为中心,东部中心将构建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人民乐享美好生活的现代化城区。
根据《规划》,东部中心将承载中心城区人口疏解,面向超300万人口,构建全域覆盖的三级“两核、三片、多组团”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构建多层级城市生活圈,布局便民利民、满足群众不同需求层次的服务要素。强化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城乡融合,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东部中心还将引进省内外优质教育、医疗、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合理布置,打造广州东部服务中心,辐射东莞、惠州。针对高层次人才、青创人才,提供特色型设施,建设创新创业一体的复合城市组团,向青年人供给低成本高品质的生活配套。
聚焦产业发展的同时,东部中心也将加强生产性服务配套供给,建立湾区科创综合体等企业孵化器与商务服务街区,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空间、技术支持、人才培养、交易展示等服务。完善创新人才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人才驿站、公寓等多样化的居住产品,为创新人才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相关阅读:
南方+记者 刘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