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对手,也是亲兄弟丨竞技人生

南方+ 记者

04:38

是老对手,也是亲兄弟丨竞技人生

“既是对手,又是兄弟,你们会打架吗?”刘少林和刘少昂兄弟俩相视一笑,少林说,“很少”。

提起刘少林和刘少昂的名字,熟悉短道速滑的人可能并不陌生。中匈混血给二人带来了出众的颜值,再加上匀称健美的身材,至今在视频网站还能用“运动员神颜”搜到两人。

刘氏兄弟接受南方+独家专访。

刘氏兄弟接受南方+独家专访。

兄弟俩不仅有“神颜”,也是顶尖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更是冬奥会金牌的得主。在代表中国队之后,两人参加了2023—2024赛季的世界杯分站赛,不仅有个人金牌入账,还与队友们合作拿下了接力的金牌,刘少昂更是拿下了7个冠军。刚刚结束的鹿特丹世锦赛上,两人更是与队友合作拿下混合团体接力和男子5000米接力的金牌。

目标

兄弟直指米兰冬奥会金牌

鹿特丹短道速滑世锦赛是中国短道速滑队这个赛季最后一场比赛,中国队一共拿下4枚金牌,包括两枚分量极重的接力金牌。

中国队在2024年短道速滑世锦赛上夺得男子5000米接力金牌。新华社 发

中国队在2024年短道速滑世锦赛上夺得男子5000米接力金牌。新华社 发

“我们赛前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一起看视频,一起学习,每天磨合,互相借鉴,我们大家彼此信任。”少林在男子5000米接力结束后说,大家一起为国争光,是非常美好的经历。

“我们打完世界锦标赛,这个赛季就结束了。”少林在谈到未来的目标时说,“我们最大的目标还是2026年米兰冬奥会,希望能为国争光,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

年纪稍长的少林,小时候曾练习过游泳,但练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对游泳不太感兴趣,于是改练短道速滑。而少昂在7岁时便开始练习短道速滑。为了更好地练习短道速滑,两兄弟曾在2007年到长春训练,正是这段经历让两人的口音染上了“东北味”。

刘氏兄弟接受南方+独家专访。

刘氏兄弟接受南方+独家专访。

少林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是2014年的索契,而少昂则从2018年的平昌开始,两人都曾获得过金牌。可是2026年的米兰,对于两人而言都是一届“全新的冬奥会。“我们虽然有很丰富的冬奥会参赛经验,但我们会以全新的心态站到米兰的赛场上,而且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对金牌充满了渴望。”

在加入中国国家短道速滑队后,两人很快融入了集体。在去年世界杯的4站比赛中,他们和队友们合力拿下了多枚接力金牌,少昂还在3站比赛中收获了个人金牌。

少林认为目前的团队非常团结:“我们短道速滑有个人项目,但也有团队项目。我们平时训练的时候也是大家一起,我们这个团队很团结,在场上大家都会互相支持,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中国队在2024年短道速滑世锦赛上混合团体夺金后庆祝。新华社 发

中国队在2024年短道速滑世锦赛上混合团体夺金后庆祝。新华社 发

哥俩好

“大家都以为我们是双胞胎”

都知道少林和少昂是兄弟俩,有意思的是,不了解的人常常以为他们是双胞胎。

兄弟俩小时候。受访者供图

“小时候爸爸妈妈常让我们俩穿一样的衣服,所以大家都会以为我们是双胞胎,其实我比少昂大3岁。”少林解释说,现在常常有不少粉丝守候在体育馆外等两人,也有人会叫错他们俩,“他们冲着我叫少昂时,我就会故意很生气地回,我是少林。”

兄弟俩小时候总穿一样的衣服、梳一样的发型。受访者供图

可是兄弟俩长得那么像,尤其上了场,那么遥远的距离,又要如何区分两人呢?少昂说:“其实少林有个动作很好认,他上场前会摸一下自己的眉毛。”

其实这个动作最早做是在2015年的一场比赛,少林解释说:“很多人说我的眉毛很奇怪,很粗很有特点,我想比赛前摸一下有可能会带来好运。于是在那场比赛前摸了一下,很多人也喜欢我这个动作。当时我就和自己说,从现在开始,这就是我了。”

兄弟俩合影。

兄弟俩合影。

和少林标志性的摸眉毛相比,少昂就“低调”一点,打一套“组合拳”。“我们小时候经常看成龙的电影,然后我就会在滑500米之前,刺激一下自己,让自己更进入比赛状态。”

在竞技场上,上场是对手、下场亲兄弟的场景并不少,而像刘少林、刘少昂这样都走到了短道速滑项目的顶尖,在场上进行最激烈的竞争,这还是少数的。“其实我们小时候也很少打架,”少昂说起兄弟俩的关系,认为哥哥和所有的其他队友一样,都是朋友、是家人,虽然上冰可能会有一点激烈的感觉,但团队之间还是应该互相帮助。

兄弟俩合影。 

兄弟俩合影。 

少林也说:“爸爸经常教导我们,现在我们上场就是一起为国争光。”

兄弟携手上场,互为支撑,互相鼓劲,比什么都重要。在少林看来,即使让他重新选其他运动项目,要是弟弟不在身边,他也不想做。当记者开玩笑问:“要是少昂选了跳水呢?”“那我闭着眼睛就往下跳!”少林笑着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戳快问快答>>>

短道速滑刘氏兄弟谁帅?他抢答了

【监制】李贺 李强

【制片】毕嘉琪

【采写】南方+记者 王芳

【摄像】南方+记者 姚志豪(除署名外)

【剪辑】南方+记者 陈文夏

编辑 冯颖妍 余佩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