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盐可甜!江门糕点的“猛料王者”,又火了→

江门文旅
+订阅

在台山,有款类似华夫饼的街头小吃,

它就是炉底糍,也叫箩底糍。

尽管深居乡镇,它依旧深受食客的欢迎,

让许多食客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

近日,小编驱车来到台山水步镇,

探秘这款当地特色小吃。

可盐可甜 风味独特

店铺老板正在烤制炉底糍。

走进台山水步镇一家炉底糍门店,只见在店铺门口,放置了五六个烤制铁盘,下面是煤炉或炭炉。铁盘通过上下活动把柄打开,球拍状的那头打开里面呈格子状。待烤制器具被烧热后,上下全面刷刷油,就可以把拌好的面酱放入,合上器具后根据火力的大小进行翻转和查看,大约五分钟就可以烤制好一个炉底糍。

刚烤制好的炉底糍,整齐划一的格子状,和当地人常用竹皮编织的箩筐底部有点相似,所以有了箩底糍一说。

台山炉底糍外貌与华夫饼十分相似。

炉底糍吃起来外酥里嫩,风味独特。甜的炉底糍,跟华夫饼味道很像,加上炼奶、白砂糖,咬上一口给人一种甜蜜的感受。而咸的炉底糍,加入台山人喜欢的芋头、腊肉、菜果,让香糯的华夫饼有了层次丰富的口感,更有了台山人特有的家乡味道。最受食客欢迎的是加上咸蛋黄,一口下去香味四溢。

按客户需求 现点现做

在台山的大街小巷,炉底糍都是现点现做的,摊主会根据客人的不同需求,对面酱和馅料做出调整,尽可能满足客人的要求。买到炉底糍后,多数是捧着在小摊的附近趁热吃,除了本地食客外,还有很多食客是从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特意过来买回去吃。

为什么在台山乡镇

却有这款

外貌跟华夫饼很像的“新潮”小吃?

台山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当时的台山人远赴他乡打工,然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赴大洋彼岸的青壮年付出劳力得到了回报,但思乡之情却日益增加。在那里,他们既要入乡随俗,更不想忘记大洋彼岸的家乡味道,于是他们结合自己家乡的饮食习惯,将国外的华夫饼进行改良,加入了台山“糍”的做法,中西方智慧所碰撞出的美食火花,最终在台山,形成这道独一无二的风味小吃。

图片拍摄:李银换、陈方欢、梁少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