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广东省委常委会来到珠海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新征程珠海工作,推动珠海现代化建设。
为开好这次省委常委会会议,会前,省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省政协主席林克庆和省委常委一班人深入珠海香洲区、高新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展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当地在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培育海洋经济、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从去年以来,广东省委常委一班人用一整天的时间,集体到地市调研并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当地工作,已经先后到广州、深圳、汕头三地,第四站到珠海。“联动港澳”“新质生产力”“海洋产业”等关键词频频被提及。
港珠澳大桥风光。
联动港澳做大做强“澳珠”极点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5周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第一阶段建设成效的大考之年。
3月1日零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运行。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横琴与澳门两地间的货物、人员往来将更加便利,这是合作区实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大探索,将进一步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标志着构建开放新体系迈出关键一步。前不久,广东省2024年春茗活动在香港、澳门举行,省长出席两场活动并致辞,粤港澳共商合作大计,加速大湾区融合发展。
2024年3月1日零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运行。
2024年3月1日下午6时,横琴口岸迎来客流高峰,大批旅客经海关设立的“新家园”便捷通道通关。
珠海置于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与“联动港澳”分不开。
习近平总书记对珠海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亲临视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珠海经济特区发展,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勉励珠海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20日当天,调研结束后,省委常委会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就在新起点上推动珠海现代化建设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与会同志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围绕珠海如何抢抓机遇加快高质量发展、更好担负起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责任提出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珠海市要深入学习领会,深刻体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在新时代新征程担当作为、加快发展,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
在这个意义上,珠海有三个“着眼”,要着眼“一国两制”大局,切实担负起服务港澳、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责任;要着眼全省发展全局,切实担负起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和粤西地区发展的责任;要着眼新时代经济特区发展,切实担负起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的责任。
具体来说,会议强调珠海要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牵引,联动港澳做大做强“澳珠”极点。高水平推动横琴开发建设,坚持产业发展正确方向,创新产业合作模式,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环境,更好聚人聚商聚产;聚焦释放港珠澳大桥效能,以现代服务业合作为重点,全面提升珠港合作水平。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中的热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省委常委会在全国两会后的首次调研来到珠海。珠海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颇具代表性,在向“新”而行的道路上,先立后破挑起大梁——
向空天探索,推动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珠海一号”卫星上天;向深海挺进,云洲智能无人船推动无人船艇行业“跨界融合”;格力电器进军智能装备和精密模具等领域;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珠海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家电、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产业立柱”项目在珠海落地生根,为新质生产力的涌现积蓄更大内生动力。
珠海太空中心。
珠海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因地制宜”上,除了制度优势,还有人才优势。2023年,珠海“破纪录”地引进各类人才达7万人,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的同时,培育出珠海首个中国工程院院士。以2023年初全市常住人口247.72万人测算,也就有了“在珠海,三人行必有人才”的说法。
在此基础上,会议对珠海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提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实体为本、创新为要,加快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链条,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现代企业体系,以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促进生产力加快向新的质态跃升。
加快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以头号力度推进的头号工程。
会议提到珠海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特别在“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以外,强调“陆岛统筹发展”,要求珠海不仅要强化区镇村联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动镇域提质发展,建设宜居和美乡村,加强绿美珠海建设,不断提升“含绿量”,开展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还要“做足海的文章,高质量发展海洋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海岛经济,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
时间追溯到去年,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发布,将“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写入其中。在此之前的1月初,省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到珠海市,深入口岸、海岛、产业园区、重大合作平台等调研,并在这里提出:珠海拥有丰富的海洋海岛资源,要做好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
经济大省唱响“向海而兴”,海洋城市珠海被寄予厚望。
2024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分别从海洋产业、海岛旅游、海洋生态和建设海洋中心四个方面布局,提到用好南方海洋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平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临港重化、海工装备、滨海旅游等产业。
2023年10月26日,全球首创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在珠海隆重开工。图为“九洲一号”效果图。
除了做足海的文章,会议还提出珠海要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推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以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和产业经贸大平台为牵引打造与核心城市相匹配的门户枢纽,以优化空间形态、强化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建设更高水平现代化城市,以交通互通、产业联动、要素对接为抓手加快推动珠江口西岸一体化发展,切实当好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火车头”。
最后会议指出,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好、建设强,为珠海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杨洋
【本文责编】林若川
【频道编辑】李卓华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