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春天号角的吹响,出游市场也迎来踏春季。
铁路率先开启“春游模式”——今天,清明小长假前夜(4月3日)火车票正式发售,探亲祭祖、假期出游的市民纷纷加入“抢票大军”。
清明假期临近,许多热门城市的机票、酒店预订也已提前启动,订单较前一周增长1.4倍。全国多地迎来文旅热,其中格外亮眼的竟是“小城”——以三线及以下城市为目的地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两倍。
从一碗麻辣烫“出圈”的甘肃天水,到广东湛江、云南芒市、吉林延吉……更多小城正在被游客们看见、选择。这一次,它们要如何抓住难得的机遇?
小城“春游”热度高
今年清明假期出游会有多旺?数据再一次“剧透”。
携程平台显示,预订清明节度假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近四倍。其中景区门票同比增长达5倍。在去哪儿平台上,3月中旬至清明期间,探亲、旅游旅客占比增长明显。从年龄结构来看,27—40岁是出游的主力军,占比超过50%。
从酒店预订看,一线旅游城市依旧火爆,北京、南京、杭州、成都等仍是热门目的地。
“大城”常热,不过这个假期,“小城”也成为出游市场的“黑马”——尤其是拥有小机场的三线以下城市,预定量已然大幅增长。
从机票价格的涨幅可见一斑:在吉林、哈尔滨等春节热门城市价格下降超五成的同时,小城目的地的票价却在逆势上涨。
以广州为出发地为例,从3月29日开始,去往云南芒市、浙江舟山、吉林延吉等目的地的机票价格涨幅都不小。广州-芒市的直飞机票3月29日开始,去程机票价格将从最低550元开始增长,至4月3日达到1210元高峰。
小城旅客增长的背后,是基础建设的日趋完善。
过去小假期只能周边游,如今可以乘坐“小机场”航班探亲、出游。住宿、餐饮、娱乐消费的高性价比,也为旅客提供了更好的游玩体验,从而带动小城当地消费。
在熟悉的地方看“不一样的风景”,也在成为小城文旅新机遇。
如今,在春节、清明等假期中,不少返乡人群也会在团圆、祭祖之余、携亲朋好友重游家乡、探索当地美景美食。比如龙年春节期间,本地游占比已达24%,带动“老家”景区、公园、商圈、民俗活动等人气火爆,县城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超六成。
大型酒店集团也在加快步伐拓展小城市场。如华住旗下酒店在2023年已覆盖了国内96%的地级市和42%的县城。对于回家过年的年轻人来说,选择在大城市里熟悉的品牌酒店安心入住,不仅不会“踩雷”,更让人感到物超所值。
奔赴小城,有千百种理由
“从网上看到甘肃麻辣烫之后,我就心动了。”今年在广东读大二的思思,自称是一位“美食特种兵”,在网上看到感兴趣的美食总想着去尝试。于是这次,她早早约好了伙伴、打算趁着清明假期前往甘肃天水“一饱口福”。
像思思这样的游客不在少数。一碗麻辣烫,捧红了甘肃文旅,也让天水这一五线城市从线上热闹到了线下。
为一口美食而奔赴千里,没有人会认为这样的理由不够充分。近一周来,甘肃天水旅游搜索热度上涨186%,“坐高铁去甘肃吃麻辣烫”等话题下滚动着成千上万条跟帖。据目前情况预计,直至清明假期、天水热度将有增无减。
不只天水。越来越多的小城,正在散发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比如云南芒市。走在芒市街头,游客总诧异于其非传统的云南韵味,却仿佛置身异域风情的东南亚,还能品尝傣味的独特小食;
再比如广东湛江,凭《隐秘的角落》一剧被人知晓,但抛开电视剧的光环,逛老街、看海、找小吃……这个城市本身就是故事。
天成台日落。陈妃来 摄
甚至,一个小众的标签,都能成为小城“吸粉”的原因。
以批发市场出名的浙江义乌,如今成为了不少人“便宜量大”的购物基地;还有凭朝鲜美食和写真出名的吉林延吉、凭陶瓷闻名的江西景德镇。等等。即将到来的清明假期,这些目的地的机票预定订均同比增长2倍以上。
小城,亦有大大的乐趣。那是未曾发掘的风景、是美味而独具风格的美食,更是烙上当地烙印的烟火味道。
“一片老街、一个菜市场、一份独特的美食,都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爆火’的引子。”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指出。而这些吸引力的碎片,凑出的是旅程、更是当地日常生活的轮廓。
或许,旅行的意义不只在发现新奇,也在于慢下来、在别人的日常中感受“不寻常”的美好。
“性价比”也成为小城火热的重要原因。
“不是XX去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这句广为流传的话语,是调侃、也是当下年轻人出游心理的映照。
与其花更高的价格、去一个热门地点看“人从众”,不如避开人流、在小众地点来一场休闲度假。更重要的是,同等的价位,在大城和小城能获得的体验感往往不同。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间,广东湛江、湖南郴州、浙江衢州等102个城市仅花500元就能住上高档/豪华型酒店。
广东小城机遇何在?
小城文旅,其实也是广东的“拿手好戏”。
“从珠三角、到粤东西北,广东21个地市景色、文化各不相同,孕育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小城文旅。” 广州旅行社协会秘书长辜明德指出。
近年来,广东屡屡在假期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排行榜上居首。这其中,少不了给力的“老大哥”广州、深圳,更离不开特色小城的贡献。
一曲英歌舞,带热了潮汕小城,潮州、汕头多地的民俗文化也因此流传;一部电视剧,带火了江门乡镇,也让这些土地上的渔港风情被更多人看见。
即使未曾现象级爆火,不少小城也同样拥有巨大的文旅潜力。静能赏山水、动能玩漂流的清远,还有阳江赏不完的海景、梅州逛不尽的客家遗迹……作为传统美食大省,广东同样也有不少美味“潜力股”,潮汕生腌、梅州腌面、茂名电白鸭粥等吸引了一批批的美食客、也在逐渐成为当地的特色标签。
优越的地理位置,也让它们成为“周边游”的不二之选。
辜明德指出,周边游仍是当下家庭游客的主要出游模式。而不少小城毗邻广州、深圳,又相对较小、适合用碎片化的时间去游玩。既能体验历史人文、又有沉浸式的体验产品可以打卡。
当然,小城的机遇在天时地理,也在人为。
不同于大城市与生俱来的知名度、自带流量,中小城市要打动游客,核心还在于服务。“要真诚地从游客的感受出发,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青睐。”方能让游客尽兴而归、甚至招揽“回头客”。
此外,小城的文旅配套设施相对一线城市仍需完善,假期客流激增,如何保障游客体验也是机遇之下的关键。“被‘看见’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如何把火苗烧旺。”文旅实战专家、时代文旅董事长熊晓杰指出,而这,才是名声能否持续的关键。
【采写】南方+记者 叶绮涵 实习生 金英博
【统筹】周人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