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见“文”①:文化让城市“young”更有“样”
编者按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近年来,随着珠海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品质不断提升,逛图书馆、文化馆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新风尚。即日起,南方+珠海频道推出系列策划——城市见“文”,解码珠海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关怀,寻找高质量发展中的文化路标。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方方,是珠海高新区一家科创企业的文员。日常喜欢看live的她,最近成了粤韵堂的常客。这座坐落在唐家湾古镇的粤语粤剧文化传承基地,由宪尧唐公祠活化利用,时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粤语粤剧文艺表演、文化沙龙等特色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打卡。
“古镇新韵”正是珠海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持续创新的缩影之一。近年来,珠海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以文化人,以文润城,打造潮流文化,擦亮“青春之城”的城市名片。
将艺术课堂开进乡村、把乐队比赛变成狂欢派对、用音乐联结粤港澳三地……随着叫好又叫座的文艺活动越来越多,市民的参与度也不断攀升,精神文化食粮融入了更多人的生活中。
翻开珠海城市发展的生动画卷,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始终是这座城市最鲜亮的底色。如何让更多公共文化资源“活”起来,为更多的青年人提灯引路?珠海将继续在创新中书写文化惠民的青春答卷。
活力迸发
让文化服务“直抵”青年
日前,珠海市会同古村上演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管弦乐音乐会。珠海文化馆的青年乐手们现身街头奏响新春乐章,澎湃的青年艺术创造力,让市民沉浸式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这是珠海“艺术课堂”2024年的首场演出现场。自去年以来,“珠海市艺术课堂”系列活动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公益培训、大师讲座、流行音乐展演等方式,让公共文化“为民”更“惠民”。
人来人往的繁华商圈,成为粤语流行金曲的传播舞台;辽阔静谧的乡土田园,变身为T台上演国潮大秀……如今在珠海,覆盖市区、乡村、热门景区等各式各样的文化空间,正在让更多人群受益。
“以往谈到公共文化服务,大多人想到的是公益演出、培训、展览等内容,年轻化服务还是相对短缺。”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打破这一固有印象,珠海尝试从年轻人的兴趣点切入,创新公共服务供给形式,为年轻人提供更适配的“文化大餐”。
去年底,珠海开展第二届“梦想之声”珠海市群众文艺原创乐队展演活动,吸引了30余组乐队报名参加。参赛选手中既有乐龄数十年的“音乐老炮儿”,也有初出茅庐的在校学生,他们大都是珠海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音乐爱好者。
“非常感谢这个舞台,让我认识了这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为你”乐队主唱周峥表示,半年前因为工作原因从北京搬来珠海后,人生地不熟的他大部分的生活还是两点一线,“梦想之声”唤醒了他对音乐的热爱的同时,也让他在珠海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珠海乐坊LIVEHOUSE、对白SPACE POOL主理人梁楚是活动的负责人。在他看来,“梦想之声”不仅是一场文艺展演活动,还是一个展示珠海文化、推广珠海城市品牌的良好平台,同时也宣示了珠海乐坛的文化、创新和实力。
“我们在设置规则中,特意提出鼓励和提倡原创作品带有珠海元素,希望通过这个舞台培育出更多的珠海本土音乐人。”梁楚表示,在精彩的节奏、旋律与歌词间,观众可以享受音乐的美好与乐趣,感受乐队的活力与热情,了解珠海的城市文化魅力。
青春涌动
打造年轻人的活力主场
“珠海很舒服,2021年来比赛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人气综艺《草莓星球来的人》中的冠军乐队海皮威尔的贝斯手梁家满去年把音乐工作室从武汉搬到珠海,想要在珠海长期生活下去。
在他眼中,珠海是一个宝藏城市,气候宜人的同时也是一座青年友好型城市。平日的时间他在金湾一家音乐设备公司做效果工程师,闲暇时他仍保持着对音乐的热情,与衣湿乐队的一众好友尝试解锁新的音乐风格。
在珠海有愈来愈多像梁家满一样富有才华年轻人选择来这里追梦。根据《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统计,珠海常住人口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人口结构中,15至59岁人口占比达到74.12%。珠海有11所高校,在校学生14.3万人,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4.8岁。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博物馆热”到“演唱会热”,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对文化生活的热情异常高涨,这样的“文化热”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城市能否为年轻人提供更适配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是决定能否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的关键。
今年的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在“抢人大战”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面前,除了真金白银的落户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安家大礼包”外,文化服务也成了重要的“留人”手段之一。
近年来,珠海市聚焦城市特色,层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创新形式、精准供给,着力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满意度,全面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档升级。
如今,珠海各级文化设施采取“百姓点单,社会组织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模式”已成常规操作。每年珠海都会举办珠海市民艺术荟、青少儿艺术花会等文化活动,鼓励市民登上百姓舞台;创新开展“珠海笑苑”“艺术课堂”“文化进海岛”等特色文化服务,让不同年龄层、不同爱好的市民各享其乐。
“珠海的文化氛围越来越好,我们在这里生活幸福指数很高。”市民刘先生说,他从事打印耗材行业,在珠海工作生活已有20余年,闲暇之余他和家人经常参加文化馆举行的各类惠民文化活动。
文化融合
齐心共建人文湾区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人文湾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共同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作为全国唯一陆路连接港澳的城市,发挥地域优势、促进三地文化交流,是珠海文化工作者一直以来的共识。
2023年12月,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音乐唱作大会在珠海落下帷幕。自活动启动以来,得到广东各地市和港澳地区的热烈响应和众多音乐爱好者的积极投稿,共收到82份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参赛作品,其中来自港澳地区的作品多达十余份。
“粤港澳唱作大赛不仅是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己的平台,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与大湾区优秀音乐人一同交流、学习。”一等奖作品《情侣路》演唱者、澳门歌手曲尧表示,希望歌曲的传达能够让更多来大湾区奋斗者在珠海感受到家的感觉。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像曲尧一样的港澳青年以珠海为据点,将业务辐射至大湾区。近年来,常在内地发展的香港作曲家张家诚选择把家搬到珠海,在他看来,珠海交通便利的同时安静宜人的城市氛围也有助于文艺创作。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三地持续在文化、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近年在珠海更是呈现加速态势。
去年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大会在珠海斗门上洲村举行,吸引了众多非遗传承人前来参与。从火遍全网的潮阳英歌舞,到极具岭南特色的莲洲地色、飘色,再到大赤坎明火叉烧排骨等一众非遗美食盛宴……这场盛大的非遗“派对”,成为粤港澳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融合的生动注脚。
在珠海市两会上,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闫卫民透露,2024年将与港澳继续开展深入交流合作,继续深化与港澳的“文化走亲”。重点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联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文化交流活动品牌矩阵。
南方+记者 吴枫 吴冠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