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出130多项高科技产品“护航”十五运会

南方+

00:25

科技创新力MAX!广东130多项高科技产品“护航”十五运会

11月19日上午,十五运会广东省执委会举行科技全运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广东省执委会和广州、深圳赛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赋能十五运会相关情况。

为满足科技赋能全运要求,省科技厅牵头组建高科技产品展示专班,针对赛事需求,立足广东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产业积淀与创新优势,锚定“赛事引领、场景多元、成果惠民”的三大理念,协同广州、深圳等地市赛区共同遴选了130多款高科技产品,涵盖了“技绽开幕、智慧场馆、赛事保障、科技助残”四大“核心场景”,全方位、多维度地构建起“科技赋能体育”的广东范式。

让无障碍大赛彰显科技关怀

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高科技产品展示专班副组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介绍,广东作为国内智能机器人产业重要集聚区,拥有一批具身智能领域的明星企业。

开幕式上,人形机器人“群体协同”奏响了千年礼乐,并在国际象棋、拳击比赛中化身为“颁奖助理”,充分验证了广东具身智能产品在超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与精确度。电光水雾模拟的“科技火焰”、AIGC生成的运动会吉祥物动画、裸眼3D、全息投影等一众前沿科技元素沉浸式交互呈现,无不彰显出科技创新的力量。

全运会期间,科技产品所提供的各类“智慧服务”不容小觑,广东围绕科技“可感、可知、可及”的目标,遴选了一批体现办赛水平、增强参赛体验、提升观赛效果的高科技产品。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这些产品突出了人文关怀,让无障碍大赛彰显科技温度。在12月8日即将开幕的残特奥会上,除了“智能爬楼梯电动轮椅”“智能仿生手”“智能脑控轮椅车”“外骨骼康复机器人”“AI视障眼镜”等一众明星产品,“智能健康监测站立轮椅”也将亮相,它能够自由切换坐姿、半卧位、直立三种姿态,在残特奥会多项比赛中为运动健儿们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款六足导盲机器人也将在残特奥会进行示范应用,它集成六足步态、具有多传感器融合、自主导航与语音/力觉交互等多项能力,能够满足视觉障碍人群在机场、车站、运动场馆等复杂公共场所的独立出行需求。“20余款科技助残产品,帮助残障人士真正获得‘平等、融合、共享’的赛事体验。”夏奇峰说。

六足导盲机器人。

六足导盲机器人。

可以说,这次“科技全运”的“惊艳绽放”,源于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稳居全国第一的硬核底气,不仅彰显了“深圳—香港—广州”作为全球第一创新集群的硬核实力,更凸显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聚力共赢的澎湃活力,开启了产业赋能、民生提质的美好序章。

科技成果将持续便民惠民

十五运会中的高科技产品体现出跨领域创新融合的特点,打破技术边界与场景壁垒。

例如,AR技术与数字人民币的碰撞诞生的“文化AR数字钱包”,就是“科技+金融+文化”新融合,观众通过手机扫描即可触发醒狮跃动、粤剧扮相的AR互动场景,让支付过程成为岭南文化体验之旅。

广东移动联合多家科技企业,将5G-A、AI数字人、云渲染等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出支持万人并发的3D虚拟空间,观众可生成专属数字分身,与运动员虚拟形象互动,通过文体大模型获得24小时在线赛事导览服务,目前累计访问量已突破500万人次。

AI数字人志愿者。

AI数字人志愿者。

同时,高科技产品还注重智慧技术与绿色理念融合。作为赛事核心载体,赛事场馆中高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智慧运维”与“绿色低碳”的双重突破,遵循简约办会、绿色办赛的理念,相当部分的场馆是对现有场馆的改造升级。

“惠民生”是科技赋能全运的终极意义。从提高观众观赛体验等方面,高科技产品展示专班遴选了超高清显示、自由视角直播、三维菁彩声、鹰眼、AI眼镜等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让观众享受到一场具有高科技影视技术含量的体育盛宴。VR运动模拟、数字人志愿者、无人驾驶汽车、调脊柱机器人、AI互动吉祥物等产品,为媒体、观众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

无人驾驶汽车。

无人驾驶汽车。

科技不仅深度融入赛事运行、服务保障、观赛体验等全链条,还将在赛后持续发力,赋能社会民生。例如,南方电网打造的“空—地—隧”一体化无人巡检天团,赛后将全面应用于城市电网,预计替代65%的人工巡检任务、年均减少故障经济损失超千万元。导盲AI眼镜将接入全国天使投资联盟,开始创业融资辅导。广州供电局的AI故障定位系统、广电运通的AR数字人民币方案等,都已与地方产业规划衔接。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钟哲

拍摄:南方+记者 钟哲

剪辑:南方+记者 龙达洋

编辑 王露纯 陈梅玉
校对 钟惠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