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街区建设三周年,越秀白云街期待更多“童声”力量

南方+

一座城市对待儿童的态度,代表着城市的生机与未来,儿童友好即未来友好。5月24日,在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越秀区白云街举办儿童友好街区建设成果展暨2025年“六一”儿童节活动,百余名儿童、家长,以及共建单位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一起见证白云街儿童友好街区建设三周年的里程碑时刻。

童心向未来:一场融合成果与创新的“六一盛宴”

成果可视,三年实践跃然眼前。活动以白云街儿童友好街区建设三年成果专题视频拉开序幕,画面中,孩子们在儿童小公园休憩玩耍、欢声笑语、化身“垃圾分类小督导”指引居民正确投放……自2022年3月启动儿童友好街区建设项目以来,白云街以“儿童优先、儿童参与”为核心,将儿童需求融入城市规划与治理的肌理之中。三载耕耘,已初步形成了系统性、网络化的创建成效,以儿童友好“小支点”撬动街区发展“大格局”,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正如活动现场白云街党工委书记卢锦豪所言:“儿童友好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基层治理创新的‘金钥匙’。”

本次儿童友好先进表彰共设儿童成长、街区治理及优秀共建等3类奖项,其中儿童成长类表彰在国学传承、运动健康、公益实践等领域表现突出的少年儿童16名,街区治理类共表彰11组积极投身“巡河护绿”“安全巡查”“公园自治”等社区治理项目的亲子家庭,广东美术馆、越秀区二沙岛消防救援站等5家单位因深度参与儿童文化与安全实践服务,获评“儿童友好优秀共建单位”。

活动还开设了亲子游园会,以“童趣+公益”为主线,设置8大主题摊位。其中“爱心义卖”摊位通过义卖端午手工艺品募集善款全部注入白云街社区慈善基金,用于帮扶困境儿童。活动还融入健康服务,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儿童近视防控咨询与口腔义诊。

童行护成长:三年织就“友好网络”的探索之路

面对老城区空间紧缺难题,白云街突破有限的空间限制,将儿童友好与城区环境品质化提升有机融合,立足服务设施、活动场地、出行路径三个维度,规划“1+8+10+18”儿童友好阵地矩阵,目前已建成全市首个1500㎡的街道儿童发展中心、6个社区儿童小公园及18条“最美上学路”,初步形成儿童步行5分钟可达的社区儿童友好生活圈。

街道“夏令营+冬令营+周末营”三营联动,累计开展传统国学、文化艺术、安全教育等活动200余场,服务儿童超4000人次。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需求,还分级开设多类课程,覆盖0-12岁全龄段,儿童的社区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通过组建家长人才库、成立社区家委会、联动辖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共建,白云街将儿童家庭及机团单位转化为治理中坚力量。其中“居家安全诊疗”项目累计排查家庭近12000户,排查出隐患8300余处,居民自行整改率达93%。“纠纷调解”项目推动解决加装电梯、物业管理等民生问题近130个,街道平安建设连续四年获评全区优秀。

童梦启新程:迈向“友好白云”2.0

2025年,白云街道将完成东船上和花园新村社区儿童小公园2个新阵地建设,实现儿童友好空间全域覆盖。同步推进儿童游戏角建设和最美上学路优化,全方位打造出行安全、设施完备、童真有趣的儿童友好社区环境,让街角巷尾成为孩子的“探险乐园”。

此外,白云街将继续联动广东美术馆、二沙岛消防救援站、星海音乐厅等机团共建单位,推出非遗工坊、安全卫士等特色项目。针对困境儿童,建立“成长护航”结对帮扶机制,整合心理咨询、学业辅导等资源,确保关爱精准覆盖。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试点建立儿童意见征集机制,通过“童言童语”信箱、社区议事角等渠道,定期收集儿童对社区建设的建议,逐步推动儿童从“参与者”向“建言者”角色转变,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多“童声”力量。

采写:南方+记者 马艺天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