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特色产业优势 做强湛江农业品牌|评论

南方+

作为农业大市,湛江市打造农业品牌有基础、有条件。全市热带亚热带农作物丰富,红橙、芒果、荔枝、火龙果等为主的特色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产量近300万吨,占全省总量的近20%,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处于全省前列,农业经济总量一直连续多年列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东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当下,湛江紧紧扭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加快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品牌,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是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重要支撑。

坚持培优品质,夯实品牌发展根基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湛江市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全力推进品牌强农工作,着力打造湛江农业品牌精品——“湛品”,培育了“徐闻菠萝”“湛江金鲳鱼”“廉江红橙”“覃斗芒果”“官渡生蚝”等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获评“中国对虾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等国字称号。目前,全市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63个,位居全省第二;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产品品牌130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9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品牌示范基地22个,均位居全省前列。尽管湛江农业品牌众多,但仍然面临多而不强的问题,一些农产品品牌影响范围仅限于局部区域,消费市场开发力度仍需加大。

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竞争力。一个好的品牌要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必须要有好的品质。对湛江而言,加快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品牌,必须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全程质量管控体系,严控产品品质,打牢品牌的根基,推动农业品牌“以量取胜”向“优质优价”转变。一是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优势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水稻、海鲜、蔬果、南药等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布局集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南繁育种湛江基地等平台优势,强化育种育苗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培育更多特色优势品种,增强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二是抓好品牌创建。加强品牌创建保护,加快实施“湛字号”品牌建设提升行动,健全“湛字号”农海产品品牌体系,创建徐闻良姜、雷州芒果、廉江红橙等地域特色鲜明“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培育优质稻、生猪、家禽和水产等“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以优质农产品筑牢品牌发展根基。三是抓好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环境有要求、生产有标准、准入有门槛、过程有管控、全程可溯源、品质有保障、消费可查询、投诉有回应”八大信用体系,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可控,以过硬的品质赢得更好的市场口碑和竞争力。

推动精深加工,提升品牌增值能力

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近年来,湛江市坚持市场导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让“米粮仓”变身“好厨房”,为百姓提供了更多舌尖的享受。特别是培育预制菜品牌,率先打造了“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区域品牌,湛江金鲳鱼上榜全国“预制菜争霸赛”,2023年全市预制菜产值约89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大力发展菠萝精深加工,以菠萝为原料的生产企业达40家,衍生鲜切菠萝、菠萝果酒、菠萝月饼等多种新兴食品。但总体而言,湛江经营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对农产品的品质和种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湛江而言,加快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品牌,必须积极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出适应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以此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一是延伸产业链条。鼓励有条件的加工企业强化农海产品副产物综合加工利用,不断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提升增值空间,全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二是引培链主企业。持续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积极培育链主企业、龙头加工企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引领优势,构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联动发展机制,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三是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农业企业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南亚所、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驻湛高校深度合作,大力开展水果、蔬菜和水产品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开发安全优质、绿色生态的高端农产品加工品,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和科技含量。

加强营销推广,扩大品牌市场知名度

近年来,湛江市积极探索推进徐闻菠萝、湛江金鲳鱼等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徐闻·中国菠萝指数”和“湛江金鲳鱼价格指数”,创建徐闻菠萝、遂溪香蕉RCEP国际采购交易中心,成立菠萝、荔枝、红橙、金鲳鱼等农产品采购商联盟,不断激发农业品牌发展活力。特别是在“湛品”品牌营销方面,成功打造“湛品”线上商城、首家“湛品”线下合作零售店,建成湛江网红打卡点——“湛品”形象公交站,徐闻菠萝等产品进驻南航积分商城及机场VIP候机室,通过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推动“湛品”出圈出彩、走向全国。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不够宽,品牌形象塑造和文化内涵挖掘、研究和宣传推广的深度仍不够,仍然存在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缺市场的现象。

对湛江而言,加快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品牌,必须加强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湛品”品牌本土影响力和群众认可度,多形式、多渠道推动“湛品”市场渠道升级,促进品牌产品与市场精准对接,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后一公里”。一是深挖文化底蕴。进一步挖掘品牌文化,讲好湛江农产品品牌故事,提高湛江优势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同时还要在造型、商标、包装等环节更多融入生产地民俗文化元素,提升品牌形象,通过精制加工包装,让产品变商品,扩大品牌影响力。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农产品产销衔接会、精品展销会及产品发布会、品尝推介会等活动,通过主流媒体、自媒体、品牌推介会等渠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品牌宣传活动,提高自主农产品影响力、认知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拓宽营销渠道。结合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网络销售等营销模式,提高湛江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深化“12221”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冷链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助力更多“湛品”进入大湾区、畅销国内外。

点燃人才引擎,激活品牌建设“第一资源”

专业人才培养与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是相辅相成、协同共进的关系。近年来,湛江市大力实施“产业支撑”人才集聚行动、本土人才返乡就业创业行动,建立健全农技轻骑兵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乡土专家库,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产业带头人、乡村工匠等各类农业农村人才,持续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为农业品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全市入库“轻骑兵”农技人员数量、入库乡土专家数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三,入库农技“轻骑兵”人员2189人、科研院校3家、农技机构168家、社会化服务机构591家,均居全省前列。但仍然存在农业种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乡镇及以下农业技术人才缺乏,中小民营农业科技人才少、电商人才缺、专业团队不足等问题。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农业品牌建设的基础。对湛江而言,加快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品牌,必须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农技人员、农村电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等各类农业农村人才,持续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打造农业技术人才。引导企业吸纳乡村人才入企培训,支持涉农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开展职业培训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技能提升和经验积累。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联合科研院校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生产指导,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送技术送服务到田间地头。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结合县(市、区)产业发展情况,重点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分级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三是培育品牌营销人才。深入发掘农村现有人力资源,重点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电商人才。扶持各县(市、区)、镇(街)培育自己的网络销售团队,帮助有需要的农户、商家、厂家在网络上进行直销,适应消费者新的消费方式,激活消费市场活力。

撰文:言九世

编辑 陈明维
校对 钟惠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