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劳动者有福利啦,越秀为您打造一个“温馨的家”

南方+

忙碌了一天有点累,进来喝杯水聊聊天;工作中遇到了纠纷,进来找专家多咨询;失业了要找出路,进来找工作还有保障。9月29日上午,越秀区新业态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落成,为新业态劳动者打造全方位服务新平台,越秀为新就业劳动者打造一个“温馨的家”。

有尊严的休息场所

走进越秀区龙藏街15号,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爱心小屋”。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急可如厕……“爱心小屋”作为新业态劳动者的“爱心驿站”“职工之家”“司机之家”,提供临时休息、手机充电、如厕等便利服务。

作为广州自主创新试点任务之一,越秀区新业态综合服务中心已纳入2024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惠福东路与西湖路交界,北京路周边新业态群体集聚、平台众多,我们就打造了这样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希望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温馨的服务。”越秀区人社局关系科张艳艳介绍,越秀区人社局整合北京路核心区管委会、越秀区工商联场地资源,采取“自建+赋能”形式,打造出集“调解小屋、爱心小屋、多功能室”三大区域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越秀区政府、越秀区总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揭牌仪式,同时邀请越秀区新业态企业代表到现场共同参与见证。

“以前我们等派单时都直接在店铺外面的树荫下等,尤其是大中午的时候会很热。”外卖配送员小刘表示,现在有了这个服务中心,等派单时可以进来休息,不用在户外风吹日晒。“以前我们打扫完,几个工友只能聚在工具房聊聊天,也不敢随便进入一个商家或者单位,怕打扰别人。现在也能让我们工作间隙歇歇脚,还可以给手机充电,真的是最直接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和温暖。”刚上完早班的环卫工李阿姨竖起大拇指点赞,“这是一个有尊严,感受到被尊重的休息场所。”

劳动纠纷现场解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就业形态。如快递、外卖等行业人员流量性大,企业的管理难度非常大。而随着就业人员维权意识增强,企业日常要处理的劳动纠纷也逐步增多。

走进“调解小屋”,墙上张贴着各项规章制度。张艳艳介绍,中心协调工会、法院、司法部门等专业律师资源,定期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

“调解小屋”不仅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温馨舒适的调解环境,还配备了智慧屏、一体机等设备,用于发布就业求职、社会保险、争议调解等全方位服务信息。

“北京路商圈聚集了很多新业态劳动者,越秀区人社局选址在闹市区建设新业态综合服务中心,为商圈工作的劳动者提供了全面、便捷的公共服务,不仅能让劳动者更安心工作,也为区内新业态企业发展增强了信心。”现场参观的企业代表对中心的建设与各项贴心的设置表示肯定与赞许。

“劳动者一投诉,企业就要回应和沟通。如果协调不好,可能直接到仲裁或街道综治办处理。”朴朴超市公共事务部总监罗文介绍,现在公司派专人和人社局对接,有异常出现就会同步沟通。新业态综合服务中心有了专业调解,为劳动者和企业节省了沟通成本。同时,企业也定期邀请人社局开展劳动关系讲座,为公司员工普及相关权益和知识。

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

“多功能室”则主要用于开展政策宣传、业务培训等活动,旨在提高新业态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同时提升中心调解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该中心不仅承载着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任务,还兼具“越秀区新业态劳动争议三方联合调解中心”“越秀区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中心”及“越秀区新业态劳动者就业驿站”等多重功能,为越秀区的新业态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这是越秀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号召,促进越秀区新业态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有力措施,标志着越秀区在新业态劳动者服务保障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24年以来,越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以开展越xin安•劳动权益保障提升行动为抓手,试点打造“广州越秀—安顺平坝新业态劳动者驿站”,积极探索越秀区新业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结合日常劳动监察巡查和专项检查,指导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用工,进一步打造新业态调解工作室,加强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分析和研讨。结合“就业援助月”“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搭建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灵活用工平台,开展灵活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10场,累计208家次企业提供岗位超7500个。

下一步,越秀区人社局还将依托越秀区新业态综合服务中心,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成为新业态劳动者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

采写:南方+记者 冯艳丹

摄影:南方+记者 刘力勤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蒙骏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