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前景如何?青年当何为?深大陈湘生院士思政课开讲

南方+ 记者

近日,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024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暨深圳学联讲堂(第二期)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开讲。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以“土木工程发展与青年人的使命”为题,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探讨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前景,鼓励学子扛起未来之责。

陈湘生院士

从古代建筑材料到现代钢筋混凝土,再到智能建造的新兴领域,陈湘生运用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土木工程的概念、起源,土木工程学科的意义以及行业运行规律、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

在鲜活生动的图频辅助下,陈湘生带领同学们欣赏世界各地的地标建筑,领略土木工程之美,并结合自身参与工程设计与建设的经历,介绍当前中国在地下工程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讲述高铁、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范例。

思政课现场

陈湘生指出,土木工程要遵循自然规律。土木工程建设正在从大规模建设走向绿色、减碳、韧性建设,尤其是绿色和近零碳排放引领世界能源利用的发展模式。他呼吁新时代土木人要以身作则,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这一古老行业将如何创新发展?

陈湘生指出,在经历前三次由材料变革引起的巨大飞跃后,传统土木工程正在经历第四次飞跃,即“数字化+人工智能+各类感知+相关学科”的跨界赋能,并将形成有血有肉有感知有预警有免疫的新一代数智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陈湘生通过回顾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历史和学术渊源、项目成果、发展态势和未来目标方向,针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提出“创建土木工程巅峰学科,引领土木工程发展方向——数智土木工程”的学科人才培养目标。

他指出,土木工程学科的目标是造就卓越的工程师、管理者和科学家。“面对百年之未有大变局,我们大土木人正处于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现代知识赋能传统土木工程学科,实现学科变革,开启人类赖以生存的数智土木工程新时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陈湘生勉励同学们营造包容互助、海纳百川、自由探索、尊师重教、爱岗敬业的学术环境,以卑微之心做人、敬畏之心做事、仁爱对待所有人,“唯有努力承担责任,才能不负前人、不负时代,实现光荣的历史使命,实现新时代的青年使命!”

陈湘生院士与师生合影

陈湘生院士与师生合影

思政课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陈湘生院士的思政课既展现科技赋能、服务社会的理念,又包含深厚的人文情怀、哲学思维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聆听讲座的同学表示很受鼓舞,作为新时代土木人,必当奋发向上,承担青年使命,为助力土木工程发展、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南方+记者 孙颖

通讯员 张佳欣 孔浩宇 林静怡

编辑 王婷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